实中时期(1987—1997)
1987年,市教委将我校定名为温州市实验中学,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教育改革和教学科研的示范性学校。而我校也始终坚持“实验精神”——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深化体制改革 营造浙南名校
八十年代后期,我校在全市教育界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声誉日隆,我校迅速崛起而成为浙南地区名校。
校长负责制
1987年,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1988年进行民主选举校长,党政职能分开,由校长聘任组阁领导班子。88年6月《温州日报》作了宣传报道。
教师聘任制
1987年率先实行《全员聘任制》。1月20日校第二届教代会通过《聘任制试行条例》 《待聘、拒聘人员处理办法》《聘任制仲裁委员会工作条例》等,9月正式实行聘任制。
结构工资制
1989年9月试行《结构工资制度》。1992年11月第四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结构工资制度》。
探索教学真谛 初露示范端倪
八十年代后期我校在教学领域实行“英语3L教材”、“异步教学法”、“数学自学法”、“科学学习法”等改革实验,均取得良好效果。此时,我校对温州市学校的“示范”作用已露端倪。
英语3L教材
1987年元月起,我校初一新生采用“英语3L教材”,开展重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实验,自始至终按照省定的要求完成了实验。
1990年11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受国家教委基教司委托在黄山屯溪组织召开《全国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经验交流会》,会上我校俞咏老师交流了论文《英语“3L”教材实验总结》。(第二排右二为俞咏老师)
异步教学法
1991年,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异步教学法”、“数学自学法”等教学实验
异步教学法创始人、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莅临我校指导教学实验工作
左三为黎世法教授
校第三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教改第二阶段实验方案》,对具体实施“异步教学法”、“数学自学法”、“科学学习法”提出阶段要求
加大创新力度 提升办学品位
八十年代后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校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与此同时,在上级部门及全民关注下,新建了逸夫楼、耀荣体育馆,校貌日趋靓丽,开始呈现现代化学校气象。
1990年,学校确立校训“团结、勤勉、创新”
1994年浙江省中学物理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995年暑期,我校承办了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第四届年会,全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全国中语会领导及200余所中学优秀文学社师生代表欢聚一堂。我校”瓯潮文学社”以及历年的校园文学活动得到代表们一致好评。我校黄国云老师任年会秘书长,组织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语会领导评价:温州教委、温州市实验中学为全国中学校园文学作出了贡献。
瓯潮文学社
我校“瓯潮文学社”1987年成立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为全国有影响和非常活跃的中学生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社在活跃校园文学、创设大语文氛围、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瓯潮文学社”活动照
八十年代的《瓯潮》
1989年“瓯潮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
温州市实验中学与“瓯潮文学社”都获“全国优秀”称号
丰富校园生活 促进全面发展
八十年代后期,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除了文学社《瓯潮》,1987年在温州市率先举办首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田径、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国际象棋等体育运动队常年训练,群体活动活跃,且硕果累累。
1987年举办首届体育节
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科研质量
八十年代后期,广大教师钻研业务紧抓教学质量蔚然成风,全国与省级刊物上常出现我校教师的论文。吕作昕老师的《我国指南针的问世在唐朝》的研究成果,把我国指南针的发明时间提前了三百年。一大批敬业勤勉的教师被社会所认可,家长们争相把子女送进我校,学生们以成为我校学生为荣。
我校教师发表的部分论文和稿件
温州实验中学八九年校先进工作者合影
追求适性发展 涌现学子精英
九十年代初至97年前后,我校是又一个辉煌时期,学校凭着优良的校风、教风与学风,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稳居首位,涌现了一大批精英学生。
缪士奇 199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
胡晔时 1993年全国计划单列城市及大中城市初中英语竞赛一等奖
郑淑蓓 1993年全国计划单列城市及大中城市初中英语竞赛一等奖
孔伊昵 1993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第一名
周潜 1993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一等奖
余朝峰 1993年全国第五届华夏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王庆 1995年全国第二届中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特等奖
王芳 1995年全国第二届中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初中组一等奖
杨晓 1995年全国第二届中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初中组一等奖
林佳 1995年全国第二届中学生奥林匹克英语竞赛初中组一等奖
林毅 1995年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
潘戈 1995年首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比赛卡拉OK电视大赛儿童组一等奖
杨晖 1995年全国少儿“双龙杯”书画大赛钻石奖
孟李仲 1995年全国中学生歌唱比赛一等奖
应卓乾 1996年第九届全国少儿“双龙杯”书画大赛金杯奖
马磊 八八届中考状元
程正茂 八九届中考状元
余晖 九○届中考状元
胡亚晔 九四届中考状元
郑捷 九六届中考状元、第二届宋庆龄奖学金
金钤 九七届中考状元
九六届中考我校进市前20名的部分学生
实中时期(1997—2014)
1997年在温州率先开始集团化办学的尝试,与温州第十中学联合办学,在南浦新住宅区兴建分校(05年改设南浦校区),之后设立绣山校区。1999年制定并实施《校区管理试行条例》。2005年与加拿大新西敏市教育局合作办学,创办中加班。2007年在绣山校区创办了民办的绣山中学。2008年面向华裔华侨子女创办了国际班。2010年承办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学校一度拥有广场、南浦校区及民办绣山中学和国际班等四个教学点,112个教学班,教职工480余人,5600多名学生,是浙江省办学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之一。
联合办学后四校区
广场校区(东)
广场校区(西)
南浦校区
绣山校区
1999年制定的《校区管理试行条例》
112支班级代表队、6000多师生参与的规模宏大的的校田径运动会
开展新课程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来我校视察时为我校题词
时任校长王朝曙在我校承办的“温州市新课程课堂展示”活动上讲话
分层走班教学
《中国教育报》以《豪情满怀向未来》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课改取得的成就。
2003年11月,汇集我校全体教师新课程改革经验和体会的报告集《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及题为《新课程 新教案》的各科案例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1998—2012年学校六次被授予“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何民老师被授予浙江省课程改革第一阶段先进个人。
开发校本教材
我校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文学欣赏》、《综合实践活动》等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田头采访
汽车模型
陶艺
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
实验中学网站
多媒体小平台班班通
天文台
录播教室与制作室1
录播教室与制作室2
机器人劳技室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
网络交互式探究课
促进全面发展
从2004年开始学校取消了“三好生”称号,代之以“阳光少年”、“风采少年”、“单项优秀学生”的评选,全面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实行个性化评价。个性评价使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得到认可,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特长得以和谐发展。下图为首批“阳光少年”。
1998年—2009年我校上省重点高中人数
年份 温州中学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备 注
1998 114人 72人 市中考前20名我校7人
1999 174人 51人(实际) 其中省高中创新实验班7人
2000 92人 67人(实际) 温州中学创新实验班4人
2001 101人 86人 其中省高中创新实验班5人,囊括市中考前3名
2002 97人 77人 其中省高中创新实验班3人,温州中学数学试验班7人;金倩婧同学747.5分荣登市中考榜首
2003 104人 77人 其中省高中创新实验班4人
2004 145人 119人 其中温州中学数学试验班10人
2005 163人 170人 其中温州中学数学实验班15人
2006 153人 197人 其中温州中学自主招生16人、保送生23人,温州二中保送生15人
2007 138人 208人 其中温州中学自主招生22人、保送生29人,温州二中保送生22人
2008 163人 170人 其中温州中学自主招生27人、保送生29人, 温州二中保送生22人
2009 177人 213人 其中温州中学自主招生29人、保送生31人,温州二中保送生24人
全员参与科技活动
校民乐队在2007年莫斯科国际少儿艺术节荣获银奖
校管弦乐团香港获金奖
校合唱团获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节公开赛金奖
朱丹 1998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特等奖
叶陶冶 1998年全国中学生英语夏令营辩论赛最佳选手
曾旭晟 200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
周翔 200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
林慧 2002年全国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黄彰彰 2004年第六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
丁立人 2007年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
叶楠 2007年中华文化创意演绎大赛模范生
虞怡然 2008年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学组金奖
祝浩杰 2008年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学组金奖
王从礼 2008年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陈新新 电视剧《大宅院里的明星梦》剧中人
龙晓璇 2010年和平杯书画国际联展特金奖
周雪妍 2010第九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
设立“正泰品学奖”
2006年3月起,正泰集团每年出资八万元人民币在我校设立了“正泰品学奖”,其中以两百分之一比例评选的“正泰品学兼优生”成为我校学生的最高荣誉。图为2006学年第二学期表彰大会暨首届正泰品学奖颁奖仪式
打造优秀团队
我校名师云集,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人数达96人。通过持之以恒的师徒结对制度,促进了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众多中青年教师在市、省乃至国家级比赛中崭露头角,频频获奖。
我校杨聪老师(前排左三)获2006年第六届“语文报杯”
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自2006年首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起,我校30位教师获该大赛一等奖,上图为第四届大赛上,上官光毅、马海波、温海滨老师的获奖照片。
2000年以来,我校教师有 7人次获全国荣誉称号,44人次获省级荣誉称号;参加全国业务比赛有 60人次分别获取一、二等奖,27人次获省一等奖;参加论文评比有 10人次分获全国一、二等奖,23人获省一等奖;案例评比15人获全国一等奖,9人获省一等奖;课题研究 13人获全国一等奖,9人获省一等奖。
相助兄弟学校
我校作为“温州市支教工作先进集体”,一直坚持发挥“实验、示范”的作用,承担着支援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教育的重任。从文成的金星学校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中学,从泰顺二中、文成二中、苍南观美中学到四川省的青川县青溪中学、新疆和田地区的民丰二中……无论是学校结对还是派骨干教师支教,无论是捐款还是赠送教学设备,无论是师徒结对还是送教下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0年9月起我校对口支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中学,每隔半年一人次,先后派出了詹金虎、何民、李谦和周琦等老师前往支教。
2005年按照温州市委、市政府“139富民攻坚计划”的部署,我校与泰顺二中结对。此后四年程日东、江朝建、仲崇光、杨芳等老师在二中支教。
在为期一年支教结束的欢送会上,学生向杨芳老师送上鲜花
2008年杨卫国老师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2009年仲崇光老师到四川青川支教,他的支教故事刊登于2009年5月9日《温州日报》。
接轨国际教育
97年以来,我校与英国Reading Park School等校结为友好学校。与加拿大新西敏市教育局、加拿大国际教育中心签订三方合作办学协议,开办了“中加班”、“国际班”。先后聘任Scott、Kate、Jo、Tania、Gordon、Jonathan等外国文教专家担任学生的口语课教师和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取得了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每年组织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或香港参加英语夏令营,选派青年教师到英国、新加坡、美国或日本进行短期语言培训和教育交流。我校建立了走向国际化的合作交流模式。
中外教师备课交流活动
2000年1月24日,我校首次组织师生到澳大利亚进行英语培训和文化交流。此后每年组织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英语夏令营。
承办交流盛会
2000年12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我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现场观摩会
2001年10月浙江省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在我校举行
举办浙江省第三届外语实验学校外语教学研讨会
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在我校举行
学校省级以上荣誉称谓一览表
1997年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健康课题实验学校 |
浙江省文明学校 |
|
1998年 |
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8—1999) |
1999年 |
国家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
|
2000年 |
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 |
|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示范学校 |
|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
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
|
2001年 |
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0-2002) |
2002年 |
浙江省第六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优胜团体 |
浙江省绿色学校 |
|
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 |
|
“中国名校六百家”A类学校 |
|
2003年 |
浙江省无吸烟先进单位 |
2004年 |
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
浙江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银奖) |
|
浙江省实施自学考试制度二十周年先进集体 |
|
浙江省初中自然科学竞赛优胜团体 |
|
2005年 |
浙江省省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奖 |
浙江省2005-2006年度教科研先进集体 |
|
2006年 |
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
浙江省中小学“共建美好家园”读书征文活动团体优胜奖 |
|
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
|
全国中小学写作教育杰出单位奖” |
|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优胜团体 |
|
2007年 |
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样板校 |
莫斯科国际少儿艺术节”器乐类银奖 |
|
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
|
2008年 |
浙江省2007-2008年度教科研先进集体 |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成果突出单位 |
|
浙江省初中数学竞赛中连续三年获省团体优胜奖 |
|
浙江省初中科学竞赛中获省团体优胜奖 |
|
2008浙江省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奖 |
|
国家外语实验学校 |
|
2009年 |
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田径、健美操)(首批) |
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首批) |
|
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
|
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十佳组织奖 |
|
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
|
浙江省2004-2009年教育科学研究百强学校 |
|
浙江省学校天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
|
2010年 |
国家地理科普教育基地 |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优秀参赛校 |
|
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文学摇篮奖 |
|
浙江省2009-2010年度教科研先进集体 |
|
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
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联盟学校 |
|
2011年 |
中国当代百强特色学校 |
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
|
奥地利维也纳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金奖 |
|
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冰心文学摇篮奖 |
|
中国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示范学校 |
|
2012年 |
中国当代百强特色学校 |
浙江省第二轮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 |
|
2013年 |
第二届“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团队 |
浙江省2011-2012年度教科研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