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行动 | 寻求真问题,谋求真发展,推进高质量
发表时间:2022-03-07 |浏览次数

“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学校教育加减法,谋求质量高发展,始终是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聚焦的变革话题。新学期我们从上学期期末试题传递的改革信号和老师们真实的困惑开始,更明确评价目标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素养立意”。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逻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势必要围绕“能力素养目标”发生转变。锚定目标开展教学的系统性变革,才能减去教学外在的形式困扰,集中精力指向核心问题的解决。

基于上述思考,3月1日学校在前期全体老师达成共识、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双减’政策下‘基于学习目标的学科教学系统性变革’专题调研”活动,鹿城区教研院胡玫、杨向群、陈慧诚、蔡永、叶茂恒、陈俊杰、吴锡理、高长征一行专家,走进我校各学科的课堂与研讨现场指导把脉,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数学


杨向群、叶茂恒老师结合滕轲玮老师的《二元一次方程》和付杨婵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复习》两堂课进行了评课与指导。他们指出,两堂课都能从目标出发,基于概念组织教学,利用学生的真实问题和思维冲突步步推进,达成数学的一题多解,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指出,目标的确定要有针对性,基于目标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和搭建支架,给学生试错体验的时间要更充足,还要设计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反思是否已经学会和掌握。




英语


叶柔熠老师带来阅读课《7BM3U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马雨佳老师开课的内容为《7BM3U2 We are going to cheer the players》。课后,陈俊杰老师以外研版教材7BM3为例,提出模块整体教学的三大关键:单元目标要兼具递进性、侧重性和整体性,并做到可观察、可评测;教学内容要基于“目标”和“主题意义”展开;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基于目标涵盖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他同时鼓励青年教师:“Learning never ends.”


科学

金怡靖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大小的影响因素,着重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全微雷老师以“智能加热杯垫的电路设计”为驱动性问题,通过三个进阶任务培养学生多维评价能力。在集中研讨过程中,胡玫老师指出教师备课时要关注章节目标与单元目标的联系,依据课标、学情、教学经验制定目标,关注教学重难点,要让教学评一致性渗透进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做到目标、过程、评价高度匹配。陈慧诚老师认为每堂课都要有其上位目标,目标中还应体现对作业的关注,教师日后应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习目标,提前告知学生周目标、制定基础任务和挑战任务。吴锡理老师表示,青年教师要着重研读课标与教材,对于探究教学应做好三年规划,逐步细化、深入探究技能,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要基于目标具有逻辑性和递进关系。




社会


社会组高歌远老师、徐历君老师分别开展以“青藏地区”、“‘碳’秘北京冬奥——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为题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后蔡永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确定、体现、实施与检测”给予点评与指导。蔡永老师指出,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能力进而实现迁移运用,此能力达成的途径则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梯度化设定、教学实践的多样方法运用,其中必须明确本课在单元或初中阶段教学中所处的位置,据此设定教学目标并实施,以逐步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蔡永老师还以区域地理为例,对日常教学中素养目标该如何实现阶梯化落地提供了方法指导,如整合课时,在区域比较中认识区域差异;自主整理,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搭建知识体系;调整教学方式,由区域生产生活特色反推区域自然特征等。


体育


陈品璋老师的《篮球:多种传接球方式的练习方法》和陆楚楚老师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练习方法:移动垫球与接发球》课堂教学展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高长征老师围绕“帮助学生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强调青年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解读教材的能力、练好教学过程中的必备技能、读懂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不断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学会做教学评价、提高文本表达的精准性,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


穿越概念的丛林,实验人锚定素养目标这一核心,寻求真问题,谋求真发展,推进高质量。基于目标,固本创新,凝心聚力,我们一直行走在“向未来”的道路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